被医疗事故缠身2年,前湖南首富“眼科帝国”终胜诉,当事人崩了
原标题:被医疗事故缠身2年 ,眼科帝国前湖南首富“眼科帝国”终胜诉 ,被医当事人崩了

武汉爱尔眼科副院长王勇一颗悬了2年的疗事心,终于落下了。故缠
自2020年底一场医疗纠纷事故后,身年胜诉当事人艾芬便通过微博账号@急诊科向日葵艾芬发布信息质疑爱尔眼科的前湖医疗流程,一度导致股价大跌,南首爱尔眼科也被笼罩在医疗事故的富终阴影下 。
近日,当事武汉爱尔眼科副院长王勇诉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名誉权纠纷一案 ,人崩宣布一审判决结果,眼科帝国被告艾芬败诉 ,被医不仅被法院要求删除涉案微博、疗事60天置顶道歉声明外 ,故缠还被判赔王勇精神损害抚慰金 、身年胜诉公证费 。
目前 ,艾芬在微博回应称会继续准备上诉 ,同时希望王勇二审时可以不再向法院递交不公开庭审的申请 。

截止目前,艾芬本人的粉丝数为205.9万 ,为热门健康医疗博主,微博条数共计2592条,其中近90%的内容均与爱尔眼科有关。
其中不乏有她本人集结同样遭到医疗事故的同僚共同发声,评论区一片支持良心医生勇敢维权的光景 ,2年战斗下来,艾芬俨然成为一名称职的网络人民英雄。
但此次败诉,不得不让人陷入对艾芬深深的怀疑,若爱尔眼科打了个翻身仗,恐怕艾芬又会有什么新动作 ,爱尔并不能掉以轻心。
01.爱尔自作自受 ?
据艾芬描述 ,自己于2020年底至武汉爱尔眼科治疗白内障,致右眼视网膜脱落 ,事发后艾芬发文质疑其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环节不符合医疗规范 。
1月4日,爱尔眼科发布公告称艾芬的视网膜脱落与手术完全无关,当天爱尔眼科的股价大跌8.91% ,市值相比于前一个交易日缩水275亿元 。
让市场出现如此大的反应,原因是爱尔眼科仅通过公司微博 、微信公众号发布回应争议 ,有违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
准确的说 ,艾芬的眼睛几近失明 ,确实是爱尔眼科医疗失误所致 。
而这舆论沸沸扬扬的背后 ,是爱尔眼科无比激进的扩张方法和医疗事故频发的现实。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爱尔眼科,最先跳出来的联想词条竟然是爱尔眼科害了多少人,而关键词爱尔眼科投诉的结果超过770万个,爱尔眼科涉及的法律诉讼高达1046条。

另外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爱尔眼科及其下属医院28次被罚。
其中包括病历书写不规范、使用过期医疗器械 、价格违法、超物价标准收费等事项 。
其中武汉是爱尔眼科医患纠纷的重灾地,曾先后收到6次诉讼,此外还有29起诉讼发生在二线城市及以外,另外在春雨医生整理的一份《莆田系民营医院名单大揭秘》中,爱尔眼科赫然在列 。

走莆田的承包之路,注定会埋下风险的种子 。
爱尔眼科的创始人陈邦 ,在一场大病住院过程中,无意间发现有人靠着承包上海第六医院的眼科赚了大钱 ,于是他倾尽3万元积蓄 ,以院中院的方式,承包了长沙市第三医院的眼科科室 。

美名曰与公立医院合作,实则在公立医院中设立营利性医疗实体,自负盈亏 ,双方获利。
直至院中院遭受打击 ,陈邦迅速转型专科医院 ,随后他为整个行业示范了一整套完美的扩张策略 :通过资本市场运作 、不断做大市值、股票套现、加速扩张 、高薪挖人、营造口碑。
上市12年间,爱尔眼科旗下医疗机构的数目增加了600余家,平均一周就有一家挂爱尔眼科招牌的新医院营业 ,无论是医生数量还是网络布局 ,爱尔眼科均在整体行业遥遥领先。
截至2019年末,爱尔眼科已有境内医院105家 ,门诊部65家;并购基金旗下医院275家,门诊部37家 ,2020年又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将30家医院收入囊中。
不断地收购 ,使得爱尔眼科的期末商誉余额较年初增长56.41%,更使得爱尔眼科在短时间内坐上了眼科龙头的位置。
风险越大机会越多,爱尔算是赌赢了 。
02.爱尔的好日子会长久吗 ?
尽管数量取胜 ,但爱尔的未来不一定顺风顺水 。
2011年至今,中国的眼科专科医院数量增长较为明显,其中民营眼科专科医院的数量期间复合增速高达17.52% ,而最大的民营眼科专科医院,正是早早于2009年登陆A股的爱尔眼科。
几近长达12年的时间,爱尔眼科都稳坐A股唯一眼科医院宝座,并靠着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优势四处扩张,建立起自己的眼科帝国。
甚至,爱尔眼科还是个隐藏的地产大佬,2017年乐视被传出转让时 ,爱尔眼科被列为潜在重要接盘对象,陈邦旗下专做投资生意的7家子公司中,4家都涉及房地产 。

用买医院多出来的闲钱,投资投资房地产 ,爱尔的日子过的不要太舒服 。
不过这独享蛋糕的局面,在2022年发生了巨变。
2022年3月 ,何氏眼科登陆创业板;同年7月普瑞眼科成功上市;11月,华夏眼科成功敲钟。
从规模上来讲,三家企业还不足以对爱尔眼科造成威胁,但与爱尔眼科相同的是 ,三家所募集的资金普遍用于医院或视光中心的新建、扩建上,总体发展目的一致。
眼科赛道大有作为 ,行业竞争也肉眼可见的激烈,要说三家新锐谁是爱尔的最大威胁,当属市值400亿的华夏眼科。

上市前3年 ,华夏的财务报表非常好看 :毛利率从2019年的40.22%上升至2021年的46.04% ,几近与爱尔持平 ,另外净利润也同样从2019年的7.43%上升至2021年的14.80%。
眼科行业具有三大壁垒 :人才壁垒、声誉壁垒、规模壁垒。
一名合格的眼科医生需要培养5-10年的时间,传统强势眼科医院通常会建立临床、研究、教学一体化的人才输送平台, 。
相比之下,华夏眼科拥有人才的绝对优势:不仅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下属医院还与厦门大学 、北京大学等院校均签订协议 ,且联合了各大院校设立了眼科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面对明显有备而来的竞争对手,爱尔眼科再大手笔拟收购西安爱尔 、泉州爱尔等26家医院部分股权。
碰巧的是,受口罩因素影响,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弱 ,大企业反倒可以借机扩张,爱尔再抢占先机。
不过当下眼科四大家谁能笑到最后还说不定 ,当前行业空间还未触及天花板 ,未来几年眼科行业将迎来不可避免的一场厮杀 。
目前爱尔眼科参与的7家基金公司参与融资并购,2015年以来爱尔已经与收购基金合作建立了30多家地级市医院,尽管资本向私立医院扩张是正常的,但资本也应发挥出正向的作用。
企业更应靠技术的力量去提升医疗服务的总体效率 ,单靠资本运作支撑是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增长的 。
希望爱尔眼科不会忘掉自己的初心,让利润成为衡量医院成绩的唯一指标。
参考:
爱尔眼科医疗事故(一夜暴跌275亿)——金错刀频道
眼科医院白刃战,爱尔眼科不再稀缺——英财商业
医疗风波后 ,爱尔眼科反创新高?——界面新闻
3000亿爱尔眼科风波 :上市后开了600余家医院 ,医疗事故数十起——中访网财经